29

2021

-

06

旅游管理专业


旅游管理系始设于2001年,最初仅招收专科生。2004年经主管部门批准,开始招收本科生。旅游管理专业是我校的主打专业,办学历史最长,我们以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学院的办学模式为蓝本,结合我校实际进行探索。经过十余年的努力,积累了一些经验,在不断的探索中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我们现行的行业教育理念和“3+1”培养模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践与就业相结合、实行订单式培养等举措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我们培养的学生深受旅游行业的欢迎,每年的就业率都能达到95%以上。目前已基本形成了与我们的旅游行业教育相匹配的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初步完善了教学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并与省内外多家企业建立产学研结合的实践基地。目前旅游管理专业已有近千名毕业生,有的毕业生已成为旅游行业的佼佼者,迈进企业高管的行列。

一、师资队伍

旅游管理专业非常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拥有一支学者型、专家型、双师型教师队伍,在省内旅游业具有较高知名度。现有专、兼职教师30名,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6人,讲师9,助教13人,师资力量雄厚。初步形成了一支职称、学历、年龄结构基本合理的教师队伍。年青教师中具有硕士以上学位占47%,具有高级以上职称的教师共占教师总额的28%。我专业青年教师刘林舒被选为2019年黑龙江省级优秀教师。

在教学中,中级以上职称的教师均在教学第一线,教学质量较好。经学生坐谈与评估调查,满意度达98%,校内专家和教学督导评估分为93.5%。2012年教育厅有关领导来我专业听课检查也给予较高评价。科研是高等院校重要任务之一,也是促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学院制定政策鼓励教师从事科研工作,青年教师刘林舒参加的《应用型高校教师教学能力发展与教学模式研究课题》纳入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受到学院的表彰。青年教师卓琳主持的《智慧旅游背景下对接旅游景区的高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优化研究与实践》获得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立项。旅游管理专业近三年发表论文50余篇,尽管论文发表刊物级别不高,但在科研方面也有新的突破。

    旅游管理专业非常注重青年教师的培养,鼓励青年教师进修,凡是有助提高知识水平,有利于教学质量提高的培训,系内均给予大力支持。目前系内青年教师均获得与旅游相关的资格证书,成为双师型教师。有三位教师为全国导游资格证考试黑龙江省面试考官。为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素质,我们采取以老带新,假期集中培训的方式,取得较好的效果。

二、教学工作

教学工作是系内工作的主体,按教育部规定的本科教学计划原则,制定了旅游管理教学计划,主干课程完全符合教育部的要求。为了保证教学质量,系内加强教学质量的监控,实行三级听课制度,与学生评估相结合,对教学质量欠缺的教师限期整改,使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另外为适应旅游发展的需要,突出旅游管理专业的特点,对一些课程进行调整,新增设了“黑龙江旅游资源”、“乡村休闲旅游概论”、“咖啡制作”等课程,编写了相关教材,这在全省旅游院校中是一创新,在课程建设方面有一定成效。

实践性教学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一大特色,在课程设置中,对于实用性较强的课程,进行实践性教学。如导游业务课,在讲授相关理论课的同时,有目的性地将课程部分内容纳入实践中进行。依据学校在景区的优势,在景区进行相应教学,取得更佳效果。在教学中我们还充分利用旅游管理软件,使教学更加生动活泼。还积极鼓励在校生参加到专业技能大赛中,2019年8月我系王浩轩、陈春杰、刘超越、万荣光四名同学的“让时间慢下来”主题策划进入黑龙江省创新创业大赛决赛,并且取得第三名的好成绩。2019年11月组织我系学生参加“黑龙江省酒店服务技能大赛”,所有参赛选手均都获奖。

毕业论文是对学生的综合考查,也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系内规定凡指导毕业论文的教师必须具备中级以上职称,并实行以老带新原则。凡首次指导论文的年青教师由一名高级职称的教师协助,以提高论文指导水平。在论文指导中要求教师必须按规定程序进行,主动与学生沟通,认真填写指导意见,提高论文写作的质量。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非常注重教学改革的探索。我国旅游业发展迅速,旅游人才的培养模式也需要进行改革。在教学的实践中,我们感觉到目前开设的课程内容重复度较高,另外旅游产业中新的旅游项目正在崛起。例如现开设的《中国旅游资源》和《中国旅游地理》内容相近,而发展较快的乡村休闲旅游方面的课程欠缺,为此我们将内容有重复的课程进行合并,并增设《乡村休闲旅游概论》课程。

为强化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更加适应旅游市场的人才需求,在教学中加大实践教学的数量。在目前教学计划中课堂教学是主体,如何真正地落实“洛桑教学”模式一直是我们探索的目标。在教学改革中,除加大实践环节的教学外,探索将现行的“3+1”教学模式向“2+2”教学模式过度。初步设想是各门公共必修课和理论性较强的基础课在校内进行,将实践性较强的课程纳入到实践中进行,学生边学习边实践,更进一步深化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目前我们正与上海铭航酒店管理有限公司等单位进行协商探讨,基本思路是学生工作岗位实行二班制轮换,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并利用一定时间进行研讨,进一步提高学生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的能力。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带领学生参观考查国内知名景区和酒店,学习其优秀成功的管理经验,使学生迈出校门能直接从事相关工作,真正做到产学结合。

旅游管理系在2020年申请创办“康养旅游专业”专业,迄今为止,旅游学术界还没有给出这一专业的定义,我省旅游专家、二级研究员崔家善提出:康养旅游是指以旅游为依托,涉及养生、养心、养情、养病和养老而进行的综合性调养人们身心的旅游方式。它包括中医养生、文化修养、森立绿养、有机食养、体育健养、佛学禅养、道教道养、温汤浴养和休闲颐养等类别。康养旅游专业的教学内容包括旅游管理、健康管理、中医养生、养生文化和旅游文化等。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大健康产业已成为21世纪最有发展前景的“兆亿”产业,是被认为级“蒸汽机、电气化、计算机、互联网”之后的财富第五波。具有健康管理和只是的大学毕业生会受到健康业的欢迎。

我国卫生建康事业上升到国际民生的战略层面,2015年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将“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2016年8月20日,习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保健大会上强调,要讲=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 2016年10月25日,中共中央印发“《健康中国2030》”固化纲要,这是未来推进健康中国速度的行动纲领。由此可见,具有健康管理和中医养生以及养生文化知识的大学毕业生一定会受到养老机构、养生机构的追捧。

当前,田园+养生养老+康养模式聚焦人们的视线,倍受全人类的青睐。今后三五年中,80%的人群需要这样的生活,这一产业模式发展势不可挡。据中国社科院老年研究所测算,目前中国养老市场的商机大约有4万亿人民币,到2030年有望达到13万亿。另外,2019年国家发布了《关于促进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的意见》。 对康养旅游的给予支持。 由此可见。具有康养旅游专业知识的大学毕业生一定会受到康养旅游业的欢迎。

三、教学条件

教学条件是保证高质量教学工作的重要条件,旅游管理专业为更好地进行教学,将实践与理论教学有机结合,学院投资30余万元,设置了旅游管理模拟教学实验室,配备了《旅行社经营管理模拟软件》,基本上能满足教学的需要,提高了教学质量。旅游管理专业还与英杰温泉度假村、二龙山风景区签订建立长期产学合作协议,一些实践课在景区进行,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我们还在省内外著名景区建立实习基地,满足学生实习的需要。

旅游管理专业还设有导游模拟实验室、礼仪实训室和二龙山景区实践基地,为专业实践教学提供了综合实践场所和仿真工作环境,实现专业理论教学与实践实训一体化。

导游模拟实验室:利用多媒体设备和软件,将国内景区景点的真实场景呈现出来,把导游教学从单纯、抽象的理论抽离出来,变为交互性的教学。实验室不仅能够进行直观教学,完成《导游业务》《全国导游基础知识》《地方导游基础知识》等课程的教学,还可以进行导游技能培训。

礼仪实训室:购置镜子、把杆等设备,为学生提供礼仪与形体训练。

二龙山景区实践基地:依托学院与二龙山旅游风景区毗邻的地理优势,建立景区实践基地,能够实地完成模拟导游、景区服务、景区管理等方面的实践要求。

此外,还与黑龙江春秋国际旅行社等机构建立了校外培训基地,实现旅行社内部各个职能部门轮岗实践,做到导游、地接、全陪、计调、策划、销售等职位实地实习。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旅游管理专业为教师每人配备一部笔记本电脑,设置无线网络系统,建立较为完备的图书资料室。资料室配备复印--打印一体机,拥有专业图书近千册,学院每年为资料室投入5000元,增购图书,基本满足了教学的需要。

四、应届毕业生情况

旅游管理专业现有应届毕业生84名(17级),经过近四年的学习,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素养和组织观念有进一步提高,能够较为全面地掌握本专业的理论和基本技能。现应届毕业生全部在实习岗位,通过反馈信息,他们在实习岗位都能胜任本职工作,且实习单位均给予较高的评价。

应届毕业生在大三下学期便着手毕业论文选题和材料搜集工作,落实指导教师。为了提高论文的质量,指导教师均配备具有讲师以上职称的教师承担,同时规定了毕业论文撰写程序与时间安排,提出毕业论文的具体要求,强调论文选题要结合旅游业发展的需要。指导教师定期进行检查。毕业论文管理材料较为完备,最终成绩评定由指导教师评分、论文评阅人评分、答辩组评分(3人平均分)三部分构成。较为真实地反映论文的水平,总的来看毕业论文基本达到了教学要求,质量合格。

五、管理工作

近年来,旅游管理专业在习近平总书记赋予黑龙江省着力打造“两座金山银山”的时代内涵下,坚持立德树人,立足“应用型、开放式”的办学模式,紧跟“旅游强省”建设及人才市场需要,突出办学特色,优化专业布局,加强产教融合,构建全方位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旅游管理专业现有3个教研室,分别为:导游教研室,负责导游服务与管理、景区服务与管理的教学与研究;管理学教研室,负责旅游管理、酒店管理的教学与研究;会计学教研室,负责旅游(酒店)会计、旅游(酒店)财务的教学与研究。

教研室配备网络设施,每位教师均配有手提电脑,便于了解本学科信息及教师间进行交流,以提高教学质量。教研室是教师深入研究教学的基础部门,为充分发挥教研室的作用,学院准备进一步完善教研室的建设。初步设想在2年内将教研室建成具有现代化办公条件的教研室。

在学科建设方面,依据本专业的特点,完善教学计划的修订,根据旅游市场的需求,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进一步加强完善现有实践设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旅游管理专业管理机构较为健全,各级管理人员各行其职,形成了较为完备的管理系统。管理机构由党支部书记、系主任、系副主任、教研室主任、教学秘书和团总支书记组成系务委员会,各级领导工作按岗位职责均有明确分工。

学生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环节之一,系内设有专职辅导员。同时为了加强学生管理,每位任课教师均承担兼职班主任工作,配合专职辅导员工作,从而使学生工作有了进一步提高。